admin
发表于 2013-8-2 13:51:32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119wwsvl73l63lsll7.jpg
洗
高9.3公分,径16*16.9公分,重1069公克
本件妆奁盒,一向称为「洗」,全器六瓣葵花式,自壁至顶面皆曲突有致,顶面依瓣棱浮雕出凹弧壁深斜入中心的小圆底,有如一朵伸展的花朵。粉青的厚釉,色泽温润匀净,积釉处色碧,釉薄处略呈粉褐色;开片稀疏而长,色浅淡。壁墙落地为足圈,足缘呈暗褐色。
admin
发表于 2013-8-2 13:51:59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149j4l4aq9ajmmgiqq.jpg
龙泉窑青瓷凤耳瓶
高25.5公分,口径9.4公分,足径9.6公分,重1270公克
盘口,直颈、直腹形成二阶式的瓶身,在直颈的双侧加上双凤或双龙耳,这种造形在宋朝始有之。颈与腹成二阶段平直线,呈现的是最为平实无奇的线条,但也是最扎实稳定的组合。在颈部配上由模合成型的半身立体而华丽的双凤耳,以盘口作为视线的重点,盘口外缘略凸锐,盘面积釉厚,呈现出灵巧而丰润的盘口面,使它显出无比稳重与尊贵的格调。这种造型有各种大小不同尺寸,由宋一直到明初都陆续地烧造着,唯以宋朝在造型与釉色最为精美。
admin
发表于 2013-8-2 13:52:33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17mc5mcj5p19al5993.jpg
元钧窑天蓝紫斑如意枕
高13.4公分,面最长30.8公分,面最宽19.7公分,底最长28公分,底最宽19公分
枕形作如意状。周壁前低后高,枕面中心略凹,平底,底刻清高宗乾隆皇帝御制诗,从诗末丙申年署款,得知诗作完成于乾隆四十一年(1776)。两侧周壁各有一葫芦形开孔,器内中空,胎骨厚重。全器罩施天蓝色浓釉,施釉至枕身底部,近底处积垂厚釉。枕面周边釉薄处出现一周褐色边,器面开大纹片,天蓝底釉上并且浮现由铜红元素所构成的紫红色彩斑,图案自然成趣,或作圈点状,或形似变形虫,不禁令人对釉彩的变化感到惊奇。枕身周壁椶眼十分明显,露胎处皆呈褐色。如意形枕在宋朝时已经出现,有三彩及白地刻花等作品传世,乾隆皇帝赏鉴此枕时也以为「是枕犹北宋」,并且大有睹物思古的想法。然而,比对传世所见如意形枕,发现「天蓝紫斑如意枕」成形的线条较宋代作品更为简洁、利落,其刻意突出枕面尖端的作法,也让如意形枕纵向加长、横向缩短,似有往正方形发展的趋势。而此或是元代如意枕有别于宋代的作法。
admin
发表于 2013-8-2 13:53:13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19ml57va29jhsql4qq.jpg
元哥窑高足碗高10公分,口径13.2公分,足径4公分高圈足碗,碗体宽广,撇口、弧形壁;圈足瘦高,上窄下宽。全器施米色青釉,表层泛灰白,釉面满布清晰的开片;黑色线纹间浅褐细线,具传世哥窑所谓「金丝铁线」的釉色特征。口缘釉薄呈黯褐色。高足里釉色稍青,制作的轮痕明显。足缘平削无釉,剥落处露灰黑胎。 「哥窑」是一种淡色青瓷,开片多而细碎,有「碎器」之称,一般认为是仿官窑系列的作品,也可能出自龙泉窑。不过直到元末才有文献纪录这个窑名,可能是其盛行期。高足杯、碗大量出现于元代﹐足瘦高﹐宜于擎拿;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一件青花高足杯书有诗句,暗示其为酒器的用途。从版画看来,高足碗类型的器皿也是桌上盛放果子、馒头等的容器;有的捧果子的侍者手上所执容器也作高足碗式。元代墓葬或窖藏所出土的高足碗数量甚多﹐而这件具宋代传统的的官窑或龙泉窑系列釉色的青瓷,竟也烧成马上民族习用的器形﹐正可见外来用器习惯在元代统治期间已快速的风行各地﹐并影响而成为后来明代官窑瓷器中一种重要的造形。
admin
发表于 2013-8-2 13:54:26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25djvjzpvd9vjv1vdq.jpg
明填漆牡丹圆盒
径13.1公分,高3.4公分
蔗段式圆盒,平顶直壁,平底浅凹人。盖面及周壁以填漆为饰。盖面为朱地黄辉观牡丹花丛,花色以银粉漆为之,色粉微涣散;枝叶则黑漆黄理。周壁饰卷草纹间八梵字,梵字亦以银漆为之。器底及里均朱红漆。明末高友荆「燕市漆器歌」云:「品题第一号填漆,再次波罗次剔红」,足见填漆器在当时比犀皮(波罗)、雕漆(剔红)等漆艺的评价还高。其法有镂嵌、磨显二种。镂嵌填漆是在漆面上刻花纹,再在刻痕内填色漆;如本件漆盒的黄色细锦\部分即是。磨显填漆是以五彩稠漆堆成花纹,后将面漆罩满全器,再平磨至花纹显露出来;如本件漆盒的牡丹花卉、卷草梵文等部分即是。两种方式都使漆面齐平,又色彩妩媚,故明清笔记多称述之。两朝官廷也都有制作,明末文震亨《长物志》述「内府填漆盒」往往延为文房中的香盒,且宣德时期作品尤受称道。本件填漆盒同时呈现二种技法,色泽鲜明,图案如画,有十七世纪风格。
admin
发表于 2013-8-2 13:54:50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28dd3k3ig48hsva3x4.jpg
明朱三松雕竹窥简图笔筒
口径8.2-8.5公分,底径8.5-8.7公分,高14.0公分,220公克
竹干一段为笔筒,平口,以竹节横膜为底。外壁浮雕一盛装披帛高髻女子伫立屏风前,展读一手卷。另一女子自屏风后探身而出,以指竖唇间示噤声窥视状。另侧屏风后,陈设几案、瓶花、炉盒香具、古琴、笔砚之类。屏风上阴刻花鸟画,下具阴刻楷款︰『三松』。全图与明末画家陈洪绶(1598--1652)为《西厢记》所作《窥简图》版画插图极接近。人物衣装神态相仿佛,屏风画、瓶花的笔势亦自其中剪裁;唯减四扇屏风为一扇,并增加几案陈设,使其既在屏风后,也似在红娘身后,兼顾了笔筒周壁围绕、构图须连贯的特性。其雕刻自平磨素地,而红娘、屏风、崔莺莺,渐起渐高,层次深而雕法变化大,在高浮雕的人物及屏风面上,又兼施毛雕、线刻、浅浮雕,隐起磨砻亦施展有致。雕者在构图上的匠心裁量,试图营造绘画般的气氛,又力求工系繁复的技术表现,使此笔筒直可视为嘉定派竹雕的极致代表。朱稚征,字叔子,号三松,江苏嘉定人,出自竹雕世家,与祖父朱鹤(松邻)、父亲朱缨(小松),并推为「嘉定三朱」。能画山水,精画驴,故于盆景、竹雕皆能自出心裁作画景般布置。竹雕传衍至三松,而技法愈精,声名愈盛,学之者甚众,遂使竹雕成为嘉定地区资给衣馔、家传户习的特产。
admin
发表于 2013-8-2 13:55:17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30m4xztkrq4208q4y2.jpg
明朱三松雕竹荷叶洗
长15.1公分,宽9.3公分,高7.2公分,58公克
竹根雕为一茎荷叶,风起卷掩四合状,中可容水为洗。叶缘残破虫蚀,边缘栖息一蟹。荷叶外壁隐起筋脉,其间刻行书小字:『三松制』。底部叶柄转绕,横伸一枝老荷,花瓣肥短,中心莲蓬己生成。是写花叶姿态生动神肖的立雕佳作。朱三松,名稚征,明末竹雕世家「嘉定三朱」间以其技最臻绝妙,故《对山书屋墨余录》有「人谓小松出而名掩松邻,三松出而名掩小松」之说。 《竹人录》谓三松善刻「笔筒及人物秘阁,或蟹、或蟾蜍之类」,则其于浮雕作品外,取竹根制成立体圆雕作品亦其所长。本器,无论天然取材、人工锼镂,皆见独到之匠心。
admin
发表于 2013-8-3 13:56:29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326g2675ng05ztgu9v.jpg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34hfa32so4fm4o9gj9.jpg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363ets4ycyn3a6yafy.jpg
砚长17.3公分,连座长18.2公分,宽11.4公分,连座宽12.3公分,连座高4.8公分,盖长18.4公分,宽12.5公分,高4.1公分,重2021.5公克,盖452.1公克
座底有六云首形足﹐座底中镌方圆印各一﹐上方减地浮雕二行篆字:「乾隆清玩」﹐下方阴刻二行篆字:「奉三无私」。盖面上方浮雕清高宗题芦洲白鹭画幅诗﹐字采行草书﹐曰:「谷纹摇漾水天秋﹐芦苇萧萧飐晚洲。妙趣南华谁解得﹐只应鸥鹭一群游」﹐款:「乾隆丁巳夏五月题」﹐并雕方印二﹐一方阴刻二行篆体回文印:「惟精惟一」﹐一方减地浅浮雕:「乾隆宸翰」。盖里阴刻楷书铭:「出天汉﹐胜玉英﹐琢为研﹐纯粹精﹐敕几摛藻﹐屡省成。」并阴刻二行篆体方印:「永宝用之」。松花石产于东北「龙兴之地」,清帝视之为珍物,民间不得随意开采,并将松花石砚作为馈赠的礼物,或以笼\\络、统御臣下,或以为国交礼物。此砚载录入《西清砚谱》﹐故曾经清高宗御用。乾隆丁巳年乃乾隆二年﹐西元1737年。
admin
发表于 2013-8-3 13:57:01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38o9sqoavq4oqzoqov.jpg
明景泰掐丝珐琅番莲纹盒
高6.3公分,直径12.4公分,重634.6公克
铜胎掐丝珐琅圆盒,造形取材自莲花。平顶,以莲花心含莲蓬图案为装饰。盒身与盒盖之弧形外壁,模铸仰覆莲瓣形,莲瓣周棱突起,瓣尖微卷外扬。各莲瓣框棱内,各饰一朵折枝莲,各莲之花心图案及细膊淮
admin
发表于 2013-8-3 13:58:03
http://fimg.lqqcw.com/fimg/album/201308/01/154241uyf55aoapwa00wfh.jpg
清镀金内填珐琅累丝盒高9.8公分,宽17.8公分在镀金的盒身之上,以纯熟的金工制作致密的双层累丝网装饰,网上的重点纹饰,花叶、寿字和蝙蝠,填烧色泽鲜艳的珐琅釉。此种点填烘不错!珐琅釉的技法,俗称为点蓝或烧蓝。精细致密的多层金丝纹饰,再加上珐琅蓝釉的点缀,光彩夺目。